友善種植竹筍與諸羅樹蛙共鳴,嘉義疊溪越夜越美麗


領域:產業資訊 / 日期:2018-05-21


農傳媒2018 年 05 月 21日 內容提供/文、攝影/ 洪嘉鎂 

諸羅樹蛙是臺灣特有種,1994年陳玉松老師在嘉義民雄第一次發現其蹤影,隔年由臺師大教授呂光洋命名,為臺灣最晚發現及命名的蛙類。距發現樹蛙也才短短24年,棲息在竹林間的諸羅樹蛙,因筍農高齡化、農業沒落,再加上棲地破壞,生存環境逐漸減少。

長年關注諸羅樹蛙的嘉義縣協志工商老師賴榮正及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賴榮孝是雙胞胎兄弟,有感學界鮮少諸羅樹蛙的棲地調查研究,4年前兩人透過荒野保護協會的計畫,和嘉義縣諸羅紀農場的筍農陳樹德進行契作,希望藉此保育諸羅樹蛙。

該計畫保障農民友善耕種一甲地的竹筍和芭樂能有50萬元的收入,兼具保育也保障農民收益的效果,引發附近農民詢問,去年他們調查發現農場裡的諸羅樹蛙多達400、500隻。雖然契作計畫即將在今年6月底結束,但兩兄弟仍希望能持續保育諸羅樹蛙棲地,將與農民協調用保價收購的方式,持續行動。

諸羅樹蛙就在人類生活區域附近

每個月第三週的週六夜晚,總有一群人排除萬難,自願到嘉義縣溪口鄉疊溪村的諸羅紀農場來「找青蛙」。參與者利用手電筒燈光,在竹林及芭樂園間尋找樹梢是否有「異常突起」的部位,記錄下每個採樣區域中的諸羅樹蛙數量、性別。

被人類發現的諸羅樹蛙一點都不害臊,手電筒的燈光聚焦時,諸羅樹蛙依然大聲求偶,越唱越大聲,也不想跳離目前位置。賴榮正說,過去帶學生調查諸羅樹蛙時,還曾遇到諸羅樹蛙跳上手機,一點都不怕人。

諸羅樹蛙會棲息在竹葉上,青蛙調查時須透過手電筒的燈光,尋找作物上是否有異常凸起處。

諸羅樹蛙棲息在雲林、嘉義、臺南的部分地區,絕大多數分布在臺三線以西的地區,常棲息在有流動水源、竹林及農耕地附近,與人類居住區重疊。

賴榮正表示,諸羅樹蛙棲息地的分布情況與河川有關,棲地類型則是90%在竹林,只有10%在竹林附近的農耕地及雜木林,主要是食物來源穩定、體色與棲地植物相近,以平常生活習性來看,諸羅樹蛙喜歡暫時性水域(如雨後積水處、水田),不喜歡固定性水域(如池塘),看到人也不會逃跑。

每年4月到9月為諸羅樹蛙繁殖季,母蛙會揹著求偶成功的公蛙,一起尋找暫時性水域繁殖,賴榮正說明,當竹林沒有暫時性水域時,諸羅樹蛙會進入鄰近有農民灌溉的農耕地繁殖,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諸羅樹蛙會依環境調節孵化及變態時間。

農業衰退,竹林棲地受破壞是影響族群數量的主因

如此親近人類的諸羅樹蛙,卻因棲地破壞、耕種型態改變等諸多原因,影響到族群數量。

過去嘉義縣民雄鄉及大林鎮種植相當多的竹子,但由於竹林需要定期疏伐,人力需求高,加上筍農年齡老化等原因,近年民雄鄉許多竹林消失,改種鳳梨,衝擊諸羅樹蛙棲地。耕種型態改變不僅只有發生在民雄鄉,諸羅樹蛙的棲地都有類似問題,如雲林地區的竹林大多改種柳丁或茂谷柑。

竹林消失除了影響諸羅樹蛙數量,其他青蛙是否有連帶影響?賴榮正表示,目前沒有特別針對其他蛙類研究,但若以共棲蛙類來說,沒有明顯減少的情況,如貢德氏赤蛙近年因沒有人抓來吃,有明顯成長,面天樹蛙棲地遍布全臺,最容易與諸羅樹蛙一起發現的中國樹蟾,也是全臺可見,這些蛙類的棲息環境不像諸羅樹蛙如此侷限。

衝擊諸羅樹蛙另一個主因是人為棲地破壞,河川水泥化工程影響諸羅樹蛙棲地,產業道路從泥土轉變為柏油路,新設道路將棲地一分為二,大幅增加諸羅樹蛙求偶難度及提高路殺機會,諸羅樹蛙能安全居住的地方變得越來越少。

諸羅樹蛙棲地相當靠近人類居住區,賴榮正說,還曾經在家裡發現諸羅樹蛙。

住家後面就是諸羅樹蛙棲地

目前擔任協志工商老師的賴榮正,過去他對青蛙沒有太大興趣,直到2002年徐仁修到嘉義演講時,有人提問諸羅樹蛙相關問題,當時徐仁修說,諸羅樹蛙是嘉義特有生物,在嘉義發現不超過10年,很多資料都沒有。這才讓賴榮正覺得要關注諸羅樹蛙,從那個時候起,他一頭栽進諸羅樹蛙的世界,也發現當時沒有諸羅樹蛙的棲地調查研究。

從2004年開始,賴榮正與朋友調查諸羅樹蛙棲地,隔年即在大林鎮不少找到諸羅樹蛙的棲地,之後也與多名學者、單位合作建立諸羅樹蛙基礎棲地資料,一直向外跑的賴榮正,最後竟在自家後院發現諸羅樹蛙蹤跡。

賴榮正表示,剛開始做棲地調查時,連諸羅樹蛙的長相跟叫聲都不清楚,找到的都是中國樹蟾,第一次看到諸羅樹蛙是與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在竹崎鄉看到,發現諸羅樹蛙喜歡在竹林、有流動水的地方,了解諸羅樹蛙停棲位置後,就一步步與夥伴走遍各地,衛星定位棲地位置。

2008年的某天晚上,賴榮正與妻子帶著小狗到住家後面散步時,意外發現諸羅樹蛙,而且數量還不少,就詢問發現地的農場主人陳樹德,才知道諸羅樹蛙越晚越多。

與陳樹德進一步深聊後,賴榮正發現對方因擔心身體健康受農藥影響,種竹子時很少使用農藥,「消費者常擔憂農產品農藥殘留太多,但其實農民才是第一線受衝擊者,」因為這原因,除非是害蟲過多或沒辦法割除的雜草才會使用些微藥物。

過去陳樹德因為鮮少使用農藥,2008年就有在農場發現諸羅樹蛙。

2013年,賴榮正與賴榮孝兩兄弟思考有沒有機會可以跟陳樹德合作,透過契作,保育諸羅樹蛙棲地,當時竹林翻耕年限將至,慣行農法會將整區竹林用挖土機翻土、曝曬,再將竹子燒毀,等到適當的時機再種植,但是翻耕工作都在冬天進行,冬天諸羅樹蛙都在地底下冬眠,挖土、燒東西對諸羅樹蛙一定有影響。

賴榮正表示,當時找上陳樹德談合作,希望能契作一甲地的竹林及芭樂園,採用友善方式耕種,竹林部分需逐年分區翻耕,讓諸羅樹蛙有地方住。

農地契作 讓諸羅樹蛙大聲鳴叫

2014年開始,賴榮正與還在荒野保護協會工作的賴榮孝,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嘉義諸羅樹蛙棲地保育計畫」,以友善農耕方式跟陳樹德契作,每年度契作所需費用為80萬元,經費來源透過募資,2000元為一單位,共計400個單位,會將農民生產的竹筍及芭樂寄送到贊助者家中。賴榮正表示,有人會覺得給農民的錢好像有點多(50萬),但大家忽略這一甲地是兩夫妻一起耕種,要算兩個人力,再透過竹筍及芭樂的價格調查,這個價格合理。

契作不如想像中簡單,賴榮正指出,「契作需要能與行銷配合」,但竹筍的保存較為困難,收割後會持續老化,也不能像水果提前採收,每天能採收多少量都必須等到農民收成後才知道。目前農場竹筍都是當天採收後,直接寄冷藏宅配,四年下來運送過程改善不少,但總會發生大樓管理員代收沒有冷藏、貨運公司找不到人,或是收到後沒有及時處理,這些都會影響竹筍品質。

過去的研究顯示,諸羅樹蛙常棲息在烏殼綠竹林及麻竹林間,走進園區內發現除了烏殼綠竹外,農民也種甜龍竹,賴榮正說,諸羅樹蛙也喜歡住在甜龍竹上面。

四年執行計畫過程,賴榮正發現諸羅樹蛙喜歡在茂密竹林中生活,不喜歡新種的竹子,因為沒有地方可以躲,現在第一區翻耕的竹子已經長大,諸羅樹蛙的比例明顯增加。
「我也在這裡看過。」陳樹德指著田間的一棵芭樂樹表示,自己曾在工作時看到樹蛙出現。

兩兄弟保育諸羅樹蛙的契作行動,讓附近農民前來詢問是否能加入計畫,賴榮正笑著說,保證收益50萬對農民來說算多,但聽到要種竹子就打退堂鼓,不過要種竹子才對諸羅樹蛙的棲地有幫助。

因為諸羅樹蛙的存在,讓疊溪村在晚上八點後多了些人氣,也讓居民好奇他們在做什麼。去年3月,兩兄弟開始統計契作地諸羅樹蛙的數量,賴榮正說,過去有人問說農場青蛙有沒有增減,但因為不知道怎麼統計,無法準確回答,之後請教專家生態學統計方法,在農場劃設8個100平方公尺的樣區,每月第三周的周六進去青蛙調查,透過聲音及眼睛觀察,去年5月份最多,農場中約有4、500隻的諸羅樹蛙。

諸羅樹蛙在疊溪村的棲地逐漸擴大,只要有雜木跟竹林都能發現蹤影。

「這個村莊只要有雜林或竹林,都有諸羅樹蛙的存在。」賴榮孝說,這是四年下來努力的結果,數量有沒有增加是沒有辦法做判斷,因為青蛙調查是去年才開始執行,必須經年累月才能對照,但是數量只是參考,給諸羅樹蛙棲地才是最重要。

計畫將結束 諸羅樹蛙下一步該怎麼走

賴榮孝說,對農民來說重要的是收入,諸羅樹蛙排在其次,第一年園區作物產量不錯,但接下來兩年竹林分區翻耕時遭遇颱風侵襲,新種竹子被吹斷,再加上病蟲害問題無法解決,產量下滑,再加上農民身體不好,有些田間工作沒有做到要求,影響第四年該上升的產量卻依然下滑,整體成效不彰,嘉義諸羅樹蛙棲地保育計畫也決定在今年6月底結束。

今年計畫結束後,賴榮正及賴榮孝兩兄弟研議用保價收購,1箱500元,延續諸羅樹蛙棲地保育計畫,希望是以1人2000元向願意支持諸羅樹蛙保育的人募資,每人保證能收到3箱竹筍與芭樂,等到所有募資者都收到3箱後,再開始新一期計畫,目前正準備跟農民協調後續合作事宜。

賴榮正表示,原本希望能讓農民自力更生,但因為農民不會用電腦,不會行銷,若把友善耕種的烏殼綠竹筍及高價的甜龍筍拿到市場上販售,是沒有辦法賣比較多錢的。

計畫停止的狀況似乎找到解套方式,但今年嘉南平原該有的雨季卻遲遲沒有到來,影響諸羅樹蛙繁殖,賴榮正說,以過去經驗來看,現在是繁殖結束後,小蛙大約在六月下旬到七月間才會出現,到時才能知道影響情況。

(本文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國產竹材產銷供應鏈建構與技術推廣計畫」 合作刊登、計畫執行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