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WBC 世界竹大會在墨西哥


領域:參訪紀實 / 日期:2019-01-30

文\林雋雅

再生資源運用是當今國際趨勢,竹林生長快速,能更新循環、永續經營,使竹產品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非木質林產品之一。自1992年起,世界竹組織(World Bamboo Organization,簡稱WBO)每三年籌辦一次世界竹大會(World Bamboo Congress,簡稱WBC),這場有關全球竹資源、竹產業與竹文化的國際交流盛會,網羅來自各國愛竹學者專家、政府機構、企業主、非營利組織、建築師、設計師等,分享對竹子的研究、應用、開發、保存以及碳權與水土保持等領域經驗,藉由直接的網路串聯與資訊技術想法的交流而彼此認識乃至進一步合作,希望全球竹子相關利用及培植風潮得以蓬勃發展,同時透過竹子這種綠色資源實現社會與環境正義。

2018WBC在墨西哥

世界竹組織持續推動竹相關國際活動已近三十年,見證竹產業在全球的蓬勃發展,也累積了廣闊的人脈網絡資源。第十一屆世界竹大會於2018年8月14-18日於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的首府哈拉帕舉辦。匯聚來自近50個國家的400多位與會者,從工藝師、竹種植者、植物學家、建築師、工程師、林務人員、設計師、學生到商業領袖,來自各方愛竹的朋友齊聚分享。大會安排21場主題演講、選定30篇論文發表,並有海報展示、影片獎、竹樂器表演、工藝品展售等展演形式。此外,大會最重要的無形價值在於人與人的交流互動,本次WBC會場選定在一間飯店,大廳就是最近的交流場域,而無論是飯店內早餐吧、圓桌午餐或晚間音樂會、晚宴活動,都是人們彼此認識、分享經驗、創造合作機會的重要時刻。

圖一、2018墨西哥WBC論壇場地、報到櫃台、即席口譯

圖二、2018墨西哥WBC論壇場地、報到櫃台、即席口譯

墨西哥竹產業在起步階段。墨西哥有56種原生竹子,含36種特有種,與臺灣相仿,其傳統農業社會裡也有竹製品、竹木混合的屋子等運用。以Guadua(南美莿竹屬)為主要的建築材料、Otatea則多運用在日常生活用品。整體而言在大量種植經濟作物(ex.咖啡)之後,部分農民改種植竹林是近十幾年才逐漸開展的事業,多以初處理的竹材原料生產為主,而在竹類研究、竹工藝、竹產品研發等方面正逐步發展。

圖三、墨西哥有56種原生竹子,含36種特有種,左為Guadua,中為草本竹Cryptochloa strictiflora,右為主要竹類分布。更多資訊可見https://kids.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rym.2018.00001

圖四、墨西哥傳統竹材應用(Ruiz-Sanchez E and Clark L (2018) Are There Wild Bamboos in Mexico?. Front. Young Minds. 6:1. Doi: 10.3389/frym.2018.00001)

精彩演講案例

1. El Paraiso del Bambu y La Guadua-生態旅遊與竹苗圃的經營

本次大會的竹先鋒獎(Bamboo Pioneers)得主之一Ximena Londono在哥倫比亞經營的El Paraiso del Bambu y La Guadua(譯:竹子Guadua的天堂)是中南美地區生態旅遊的一個經營範例。作為農業與環境之間和諧的典範,圍繞著Guadua、咖啡等作物的有機農業生產,以旅遊、研討會等方式實踐環境教育,提供服務如生態旅遊,講解有關竹子的知識及相關研究成果,也可以體驗竹林下涼爽的午睡和音樂會,並有豐富的鳥類生態可以觀察;研討會或工作營則以竹子、咖啡、有機農業為主題,邀請專家指導傳授理論和實務經驗;同時也販售竹手工藝品、有機農產品、餐飲等。另外,苗圃經營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從野外採集到培育照顧需要相當的專業知識及技術,苗圃可提供竹類研究資源、也供應種苗給竹農,是推動竹林種植必須的基礎工作。

Ximena本身是竹子的植物分類學專家,從小跟隨父母生活學習因而喜愛農村,尊敬居住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以及圍繞著周遭的動植物,特別是Guadua竹,因它生長快速且形態優美並有多樣的功能,不僅提供人類使用,更保護了水源以及生態多樣性。在這樣的信念下Ximena投入農學、植物學的學習、研究,累積專業知識。直到2012年為了陪伴母親回到家鄉,在一次旅遊雜誌的採訪刊登後,發覺可以將自己長年打造的美麗農園對外開放,讓更多人可以透過旅遊學習認識竹子資源、農村文化。在政府財務基金方案的輔助下El Paraiso del Bambu y La Guadua開始營運,善用周圍溼地、竹園等多樣的環境,對外提供旅遊、教學服務的同時,也在農村創造新的工作機會,與在地人、土地持續互動,在以咖啡種植為主要產業的區域,豎立具前瞻性的典範。

更多資訊可以參考El Paraiso del Bambu y La Guadua 的官方網站
http://www.bambuturismo.com/

圖五、Ximena Londono,World Bamboo Ambassadors\Bamboo Pioneers\CEO at El Paraiso del Bambu y La Guadua

2. 1000 bamboo villages-種竹子救土地,改變生活

印尼由於大面積森林砍伐、森林火災、農業使用開發等因素,產生8800萬公頃裸露土地。這會造成原本水源充足的土地變得炎熱,暴風雨增加的同時,也出現更長期的缺水問題,產生更多的氣候難民,而這些都只是整個氣候變遷潛在危機的一小部分。1000 bamboo villages計畫是要扶植建立一個個以恢復退化土地為經濟核心的村莊。強化印尼農村社區的能力,使村莊居民透過竹產業獲得穩定生計的同時,更成為恢復退化土地的倡導者。計畫在15年內恢復200萬公頃土地,同時可創造超過60萬個工作。

Environmental Bamboo Foundation(EBF)理事長Arief Rabik是這個計畫的推動者,EBF將計畫的視野、規模提升到國家政策的層級,以提升國家竹產業競爭力為大目標,政府可提供土地(國有的退化土地)、法令保障、稅金補貼、基礎建設等。EBF將竹材通路鎖定在紡織纖維、造紙纖維及積層板的原料供應,以穩定的竹材料供應為誘因,媒合企業投資。有了土地和資金,且確保了銷售通路,村民因此可以獲得穩定收入,一個可持續的供應鏈於是產生。1000 bamboo villages計畫培植村莊建立經濟自主力,除了種植生產,EBF也進一步在村莊設立初級材料加工廠,提升社區收益。透過成功的案例增加人們投入的意願,從一個村莊到一千個村莊,實踐恢復土地、永續經濟。 

臺灣由於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市場條件等因素不同,竹產業需要不同的策略。1000 bamboo villages以明確的目標成功地串聯資源,且將利益留在仰賴土地生活的居民,EBF在企業與散戶之間扮演了很好的平衡、銜接者,因此可以集眾人之力的方式,創造穩定的、改善環境的經濟活動,值得深入了解。

更多資訊可以參考
http://apps.alus.co/app.seribudesabambuen/home_new

圖六、Arief Rabik,Director of Environmental Bamboo Foundation

3. Bambike-從手工竹單車帶起的社區事業

竹大使Bryan McClelland騎著竹製單車進場,他是一位社會生態企業家,是Bambike的創辦人。Bryan參與一個致力結束貧困的菲律賓窮人社區發展組織Gawad Kalinga,他發展出一套藉由手工製作竹自行車Bambike幫助社區的模式。竹自行車由Bambuilders製作,Bambuilders都來自Gawad Kalinga,參與製作的村民獲得穩定合理的收入,足以供應自己的孩子讀書、上大學。Bambike企業的計劃還包括獎學金、贊助幼兒園教師、每週一次的兒童餵養計劃,以及竹苗圃提供造林所需的竹苗。Bryan帶著竹自行車進到校園,讓孩子們體驗、學習竹材料的運用,更讓他們建立信心、看見未來的可能性、產生實踐夢想的勇氣。

Bambike的發展是一步一步成熟的,開始發展的三年,Bryan都必須用其他收入來支撐這個夢想事業,直到發展出竹單車的生態旅遊Ecotours的服務, Ecotours讓遊客騎著竹單車進到當地,用一種環保的交通方式,以不疾不徐的步調深入認識社區、城鎮,了解人們的生活、文化,更親身體驗竹材料的親和力。Bambike的品牌形象也透過這樣的遊程得到很好的宣傳。

竹自行車經過一代一代的改良,已發展出多元的車款,服務對象延展至全齡,並持續研發中。從兒童學步車、城市車到登山車,以一種非常實用的方式,將竹子帶回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竹單車也成為代表菲律賓的禮物,送給美國前總統歐巴馬。

對照臺灣,我們自古就在生活多方面應用竹材料,有深遠的竹工藝技術傳承,但同時似乎也帶著過去的包袱,缺少對於竹手工業價值的認同,認為竹業是粗工、沒出路,不如進工廠、坐辦公室。菲律賓Bambike的案例,可說是後發先至,Bryan帶著竹單車的創意想法,進到古老的部落向使用竹材的住民學習,發展出Bambike的特性是手工、小量製造,正可以符合一個地方社群均衡發展所需。透過工藝將人與人鏈結,逐步建構起一個地方的產業,Bambike的製造似乎無法脫離手工藝,似乎受限於小量製造,但可能反而提供了一個典範模式,他不需要工業化、不需要大量製造,洽有別於臺灣企業普遍追求。另一方面,Bambike作為生活用品,是他被廣泛喜愛的重要原因,他包含了美麗的工藝,但在藝術的層面之外,他非常貼近生活。這是在推廣竹材使用可以考量的切入點,重點不只是具有用途,而更是實用、耐用,成為平常就會用到的東西。

在墨西哥WBC (World Bamboo Congress)會場,看見許多竹製家具、用品,感嘆臺灣其實有更成熟的技術,也有很好的作品,卻少了被看見的機會,更缺少藉此帶動地方發展的實踐行動,Bambike不只是賣單車,他是一個友善生態、與社會結合的好案例,我們可以思考該如何讓我們的竹產業也能有這樣發光發熱的機會。

更多資訊可以參考
https://www.bambike.com/

圖七、Bryan McClelland,World Bamboo Ambassadors\President & CEO at Bamb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c.

4.竹虎-世代傳承的產業如何轉化創新

本屆世界竹會壓軸登場的是來自日本高知縣的竹虎第四代經營者山岸義浩先生。

「虎竹自動車」在開幕前一天抵達會場,隨即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聽聞是透過集資千里迢迢運送而來,讓人開始期待是怎樣一位創作者。第一天午餐時間,我們與一位身著傳統日本工作服、圍著汗巾、充滿活力的先生同桌,鮮明形象立刻讓人聯想到創意十足的「虎竹自動車」,於是認識了山岸義浩先生。談話之中得知日本竹業與臺灣面臨類似問題,竹子曾經廣泛使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卻被遺忘,山岸先生繼承世代經營的竹產業,正致力於復興、發揚竹子,希望再次實現「和竹子一起生活」(「竹のある暮らし」)。

竹虎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治27年(1894年),當時主要銷售虎竹、黑竹製造的釣竿,出口至美國、歐洲。企業歷經太平洋戰爭、工廠大火與大環境的轉變,以堅定的意志在虎斑竹唯一產地(虎斑竹生長區域小,有學者認為虎斑竹獨特的天然斑紋是受到該區域土壤中的特殊細菌影響,但真實原因還需要更多研究。)──高知縣──經營無農藥、無化肥的竹材生產。第四代經營者山岸先生面對企業倒閉、工廠關廠的壓力,以創意和熱情成功行銷竹虎品牌。

山岸先生最讓人感動的地方,或許出自那流淌在血液中、源源不絕對竹子的愛和使命感,這樣的熱情從表情肢體散發,早已跨越語言的隔閡。「駕駛著虎竹自動車的山岸先生」是一個聚集人氣的傑作,運用新媒體,透過集資活動,從發想、製作、完成,到山岸先生駕著虎竹自動車開展一連串宣傳活動,投資者看著虎竹自動車的誕生,一系列的行動以非常具親和力、充滿生命活力的方式持續累積曝光率,讓人主動產生好奇,進而認識虎斑竹,認同支持竹產業。另一個案例是“New Yorker”包,以獨特花紋的虎斑竹製作,設計原理來自日本傳統工藝,經過轉化賦予現代感,成功進入紐約時尚界,讓品牌在國際發光。

竹虎以獨特品種找到無可替代的價值,從種植、材料生產到產品設計與行銷,多管齊下的推動竹文化、竹生活的概念,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New Yorker”讓我們看到根植傳統、與時俱進的潛力。「虎竹自動車」的感染力,不只來自新奇可愛的造型,它之所以能帶來廣大回響,是源自共同打造夢想的行動、現在進行式的故事。透過消費者參與的模式,將消費者眼中的「他們」轉化成「我們」,因而對於企業、產品產生價值認同。

更多資訊可以參考
https://www.taketora.co.jp/

圖八、Yoshihiro Yamagishi,World Bamboo Ambassadors\日本唯一虎斑竹を製造する創業明治27年(1894年)老舗竹屋の四代目。

這些精采的故事、動人的經驗分享,背後有著共同的核心理想,熱愛環境,也關懷眾人。我們其實不缺少好產品、好技術,也有許多默默在土地上耕耘的故事。臺灣將在2020年主辦世界竹大會(WBC),來自世界各國,以竹為志業的人們匯聚一堂,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案例,也有絕佳的機會說出我們的故事。臺灣的竹產業、竹工藝已累積許多寶貴的、領先的成果,構思一個好故事,與全世界分享,是這兩年可以努力的。同時我們也面對產業困境,而困境其實是跨國的,從他人解決問題的經驗中,我們或許也能找到出路。

圖九、與世界竹組織(WBO)主席Michel Abadie、執行長Susanne Lucas於2018墨西哥WBC會談。

圖十、會場竹裝置及展售攤位

圖十一、實地參訪墨西哥竹產業及生態觀光產業